想起15-17歲那幾年的青澀歲月,
不斷在尋找自己,透過各種方式。
休假在家,拿了小妹的指定閱讀書「海邊的卡夫卡」來翻翻,村上春樹的書,我在國二那年看過「遇見100%的女孩」後,好像就再也沒看過他其他著作了,即使有很多作品是非常有名的,沒看過書的內容,也聽過書名。
翻了之後,是停不下來的閱讀,能成就一本好的小說,通常都是精彩的「故事」,美好的是「寓言」,很多負面累積的是「故事」,書裡有提到這麼一段。
我在卡夫卡的年紀,也想過要離家出走,可是沒有一個叫做烏鴉的少年告訴我怎麼做比較好,以我有限的資源和腦袋,我只能要自己忍耐,直到有能力時,就可以光明正大的離家出走了。當然離家後,會想家的,那是那時候的我從沒想過的。
培養自己的經濟能力、求生能力、冒險能力,希望能做一個能夠獨立追尋自己的人。雖然一直到現在還沒摸索出來,然後又繼續跟這些卡夫卡年紀的青少年們一起工作,他們在尋找自己,而我,即使超過了這年紀,也還在持續。
卡夫卡經歷了風沙爆,走出來後,是全新的卡夫卡,想必因為我終究沒有走這一趟,未知的這一趟,於是精神層面還停在那時候。未知才得以讓人前進探索,否則若知曉這暗黑的風暴,打死我都不會走進去的。
這個世界上,不無聊的東西人們馬上就會膩,不會膩的東西大體上是無聊的東西。書裡的大島先生這麼說。做事三分鐘熱度的我,很容易想逃避想放棄的我,有點震驚,好像⋯確實有這麼一回事。光是經營日常,就花了很多力氣,每次興奮地從事日常外的活動後,確實有耗盡的感受,總是要休息上一段期間,才可能再從事其他活動,然後一摸透了,似乎就沒興趣再繼續。那些日常無聊瑣碎的、永遠做不完的,似乎不會停下來。
很久沒好好看書,然後好好思考。
思考也是成長的過程,總是要穿過又黑又長的隧道,似乎才能想通,才能重拾陽光。
留言列表